教学研究

当前位置: 教学研究>

浅谈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作者:renshebu 时间:2019-04-02 20:22:36 点击:1864

                                                                                                                 保玉胜


引言:目前高校管理中具有严重的行政化倾向,注重行政管理人员的职务权威,在科层纪律与专业自治的关系处理中明显失衡,忽视高校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以及社会服务这三大功能的实现,人文关怀在高校中的地位及作用日渐衰微。本文试图从文化管理的视角来浅析高等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现状,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    文化管理     人文关怀    人文环境


一、引言

目前高等教育改革是高等教育谋求发展的必经之路,而管理方面的改革是重中之重,主要是提高高校的人文关怀,因为高等教育管理的改革应以其最终目标为标准,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不是实现“权力”的自由全面发展。当前,我国高校在处理科层纪律和学术自治的关系中明显失衡,过分注重行政权威,各部门之间扯皮推诿,忽视学术研究人员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导致高等教育管理效率低下,从而使高校管理中的人文关怀缺失。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要求将文化管理的视角引入至高等教育管理,这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管理的人文关怀,使高校更好地实现历史和社会赋予的三大功能。

二、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1.高校教育管理思想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从文化管理的视角来看,高校教育管理思想应该遵循“文化人”假设,因为以前的“经济人”假设和“社会人”假设都不能很好的反映人的本性,也不能按照人的本性来发展人[1]。人作为教育组织中的财富和资源,最本质的特征是创新和超越,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在文化管理视角的指导下,高校应该关注人的实际需求,发展人的能力,更多的给人以人文关怀。但是当前许多高校教育管理者仍采取与过去“经济人”假设相适应的教育管理方式,即命令式、统一管理的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在许多教育管理者心中形成了思维定势,他们常常认为集权可以提高效率,却忽视了集权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带来的是无效率和无效益。这种高校管理者凌驾于高校教师和学生以及其它人员之上的自身定位无法给高校学生自我表达的空间,导致人文关怀的缺失。

2.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文关怀理念必须要有稳定合理的、人性化制度作为保障,对教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来说,包括分配制度、奖惩制度、任免条例、权益保障制度等,对学生来说包括奖、助学金制度、勤工俭学制度、标准的考试评价制度等[2]。但是目前许多高校的相应制度并不完善,在制度设计中轻视教师和学生的个人权益,突出的表现是考核制度不系统,奖惩制度不公平、职务和职称晋升制度不完善、奖、助学金发放不及时等。高校的制度制定和实施都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缺乏人文关怀。

3.高校教育管理职能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高校教育管理的文化转向要求在管理职能上注重“管”和“理”相结合,“管”意味着从法律法规来规范教育管理中的事件,“理”则是从尊重人、关心人、从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沟通的层面来考虑[3],也就是说教育管理的文化视角更加强调管理中的人文关怀。但是目前高校的教育管理职能中更多的强调“管”,过分强调管理组织中的科层纪律和人的理性因素,把教育管理更多的当成是客观的、价值无涉的活动,只研究管理事实而不讨论价值问题。在与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中往往是通过一纸通告,忽视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和沟通,不能充分尊重和关心人。

4.高校人文环境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人文环境是指满足人们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各种物质文化环境。目前大部分高校在教育管理中没有注重形成独特稳定的人文环境,管理者没有意识到人文环境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对教职员工与学生的工作、学习、文化环境营造不够。过分强调教育组织中正式的科层结构,这种人文环境的缺失使得高校在管理中的方针政策缺乏稳定性,在利益分配的过程中顾此失彼,使得很多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被忽视的往往是教师和学生群体,从而导致人文关怀的缺失。

三、提高高等教育管理人文关怀的对策建议

我國高等教育肩负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这三大功能是历史发展

赋予的使命,也是高等教育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依据,提高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人文关怀是实现这三大功能、完成历史使命的重要举措和必经之路。因此,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并结合高等教育文化管理的视角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建议。

1.增强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文关怀意识

从哲学角度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要想在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中真正践行人文关怀,必须先增强教育组织成员的人文关怀意识。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人文修养。作为高校管理的决策层与执行者他们的人文修养直接影响高校管理人文关怀的实施效果。管理人员要懂得大学的真谛,要熟悉大学的教学模式与先进的教育理念,按照“文化人”假设挖掘教育组织成员的创造性,发挥教职工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关心他们的合理需求。可通过强化高校管理人的职业道德和完善管理手段艺术来提高其人文关怀意识。

2.健全完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

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中的人文关怀缺失是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使高校的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有很强的人文关怀意识,在不合理、不健全的制度体系中,这种人文关怀意识也会逐渐降低,所以健全完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举措。

首先,对教师来说,要在民主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完善高校管理制度,尤其要重视决策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和晋升分配制度以及激励制度。要做到上下沟通,共同参与,重视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建立相关的程序性制度。具体措施应该包括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分配制度,绩效考核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晋升职称和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在岗位聘任中,要遵从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不能硬性要求职称与岗位一一对应,应该不拘一格,注重能力。此外,要分析人才个性需求,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并重。其次,对学生来说,在制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作为高校主要群体的合理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将教育资源与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相配合,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目标,通过制度保障学生在高校中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要完善高校奖、助学金制度、勤工俭学制度、考试制度等,满足学生在各方面的合理需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效率

目前我國高校教育管理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教育管理的职能上过分注重科层结构,复杂繁琐的办事流程和手续使得管理效率低下,并直接影响了高校教职工和学生的权益,导致人文关怀的缺失。从高校教育的文化管理视角来说,高校教育管理职能应从“强政府、弱学术、无市场”向扩大学术责任领域的方向转变,在决策中重视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作用,使决策权和责任重心下移,在管理中实现高分散性、高参与度、高专业化和高责任性,使教育管理的职能实施向学术和市场负责,这里的市场指的是家长、学生、委托研究的工商机构等。

4.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好的人文环境才能催生好的人文关怀,注重人文关怀中强调的尊严、人格、价值、人的主体地位、需求、生存状态、生活条件及保障等不应该停留在表面,而应该详细制定尊重理念的内涵、创造有利于实现教育组织成员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互助和关爱的工作及休息的环境,每个学院每个部门的人文环境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营造合适的人文环境离不开组织文化的建设,一个组织要实现长远有效的发展,必须凝聚人心,必须要拉近和组织成员的心理距离,这就需要形成稳定、符合组织自身的组织文化。对高等教育的管理组织来说,这一组织文化就是教育组织发展的风向标,它有助于增强高校教师、学生以及其它人员对高校的归属感,促使他们为高校的发展不遗余力地贡献自己的才能。高校是培养人才和进行学术研究的地方,在经济和市场多方利益的驱使下要坚守阵地,为教师和学生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这样才不会让高校的发展偏离既定的轨道。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专业学术讲座或进行学术研讨会,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学术水平。除此之外,要注意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此高校不能只注重教师和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发展,还有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在学院与学院之间经常举办一些文体交流活动。高校应鼓励教职工和学生团体组织成立社团,在其自发申请、组织、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结合他们的兴趣和意愿进行积极地引导,满足他们合理的需求。通过这些活动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心,进而从整体上提升高校的人文关怀。